您的位置:首页>互动交流
4月中旬,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在甘肃省张掖市调研时说,在环评放管服改革方面,张掖的环评,从理念到做法,把环评变成了网上行为,最多跑一次,应该多推广,我们有这么好的东西,应该在全省推广,这也说明我们有好的措施,缺乏放大效应,我们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
省委书记为张掖市环评放管服工作点赞,张掖市的这项工作究竟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环评瘦身,优化经济发展更加有力。
2015年5月以来,按照《甘肃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审批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张掖市开展了环评“放管服”改革试点。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环评“放管服”改革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甘肃省环保厅巡视员张政民主抓环评放管服试点工作,他如此概括张掖市的试点成效:“放权、严管、优服”释放了企业的发展热情和自律潜力,释放了环保部门在环境监管和制度创新方面的空间和活力,释放了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天性,改善了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显著。
张掖市环评改革简政放权力度可以用四个“大幅”来概括。一是审批权限大幅下放,近90%的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区),其余项目集中在市级审批,市县两级权限分明、权责对等。二是评估类项目大幅削减,已为2147个项目办理了环评手续,对其中的562个项目进行了简化办理,当日办结;其余1585个项目中进行专家技术评审的有209个,只占比13.2%。三是审批时间大幅缩短,备案类的报告表项目办理时间较以往缩短了近10个工作日。审批类项目中,不进行技术评估的B类项目最快可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较以往缩短了近20个工作日,进行技术评估的A类项目最快可在1个月内完成审批,较以往缩短2至3个月的时间。2017年起全面实行登记表网上备案,业主10分钟就可以完成网上在线备案。四是企业成本大幅下降,自2016年3月起全面停收技术评估费,单个项目环评审批费用比过去平均降低50%左右;2018年开始评审费用全部由财政承担,又替建设单位节省了专家评审、会议筹办等相关费用,单个项目环评审批费用再次降低了30%。
环评瘦了身的直接效果是为企业减了负,企业的市场活力得到激发。统计数据显示,张掖市规模以上企业2017年已达到237户,企业总数位居全省第三位。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排名全省第六位。
另外,为保障环评审查审批科学、严谨、规范,张掖市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统一招考6名环保专业研究生,与六县(区)开展“一对一”的环评技术服务。遴选甘肃省和河西五市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122名专家组成环评专家库,为项目严格把关提供技术支撑。市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环保系统工作人员考取环评工程师和注册环保工程师,并建立奖励机制,激发行政技术人员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确保项目能够“接得住”。这支可靠的技术团队,更加凸显了环评的严肃性。甘肃省环保厅近三年对张掖市环评文件质量抽查考核结果,张掖市均未出现问题项目。
硬件支撑,利企便民落到实处。
环评瘦了身,但是缺乏高效硬件能力支撑,等于利企便民的改革目的打了大折扣。张掖市环保局局长马成如是说,为此,张掖市环保局自主开发运行了环评审批服务平台。马成说,建平台的目的就是打通“梗阻”使项目办理更加便捷。
改革试点期间,张掖市引入“互联网+政务”的服务模式,探索构建“一网办、一站式”的审批服务流程,建成以“一个平台”(张掖市环评审批服务平台)、“三大体系”(审批、服务、监管)和“六个窗口”(六县区审批窗口)为主要内容,覆盖全市的网上审批、网上服务、网上监管系统。建立了业主网上申报、环评分类办结、超时自动预警的工作机制,初步实现了“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的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通过这一平台,业主随时随地登录互联网就可在线申报办理环评手续。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10分钟完成网上备案,其他项目在规定时限内线上线下同步办结。据调查,97.5%的被调查单位认为张掖市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工作总体上解决了以往项目审批周期长、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办理环评少跑腿甚至零跑腿,提高了效率,方便了企业。
与此同时,这一平台还成为了工作人员作风转变的有效载体。在张掖市环评审批服务平台公开办理事项中,将审批内容、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结时限等内容全部在网上公开,并纳入电子监管和实时监察,增加了环评审批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随时接受企业和群众监督,有效杜绝了权力寻租漏洞。平台还设置了环保措施公示、“三同时”监管、双随机监管和监管预警四大模块,实现对所有项目环评的全过程网络化监督管理,实现项目位置一目了然、项目监管及时到位,失查失责自动预警的目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明显增强,监管成效明显提升。
差别管理,“重评轻管”向“评管并重”转变。
张掖市环评改革还有一大亮点是创新建立了差别化管理的环评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马成介绍,改革中将全市划分为特殊环境敏感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人居功能区、工业准入优先区5个区域,强化项目选址的空间管控和环境要求,对建设项目实施分区环境准入。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施差别化管理,社会事业、服务业等对环境没有明显影响的民生项目不再编制环评报告;城镇基础设施、房地产等对环境影响轻微的项目环评文件探索实行形式审查;化工、采选等环境影响较重、环境风险较大的项目组织专家严格审查(审批A类),其余项目取消专家技术评审环节(审批B类),提高针对性,减少审批时间。明确划分市、县(区)两级环评审批权限,将审批A类项目全部集中到市上审批,其它项目下放到县(区),形成县(区)以监管为主、环评为辅,市级以环评为主、监管并重的管理格局。
现在,张掖市落实了县(区)对所有项目100%全监管、市级对审批类项目100%全监管的要求。监察人员在环评批复后当周对接企业环保设施设计和环境信息公开情况,当月跟踪检查和督办环保设施“同时施工”情况,当季督查环保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当年验收已建成并落实“三同时”的建设项目。
这一举措,充分发挥了环评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通过优化项目准入,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实现源头有效管控,产业集聚发展、污染集中控制,人居环境改善。严格环境质量改善的刚性要求,减少环评审批前置条件,优化审批环节和流程,将有限的力量更多地集中到项目精细管理中,实现了“重评轻管”向“评管并重”转变,执行环评要求更加规范化,环境监管得到加强。
目前,该市正在建设祁连山生态监测项目,定期开展卫星遥感监测,计划依托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成全市风险源防控地图,汇集污染物排放和风险隐患、防控措施等数据信息,提高环境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届时将初步实现环境监管智慧执法,是环境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据了解,通过一系列改变,张掖市环境质量稳步改善,2017年PM10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6.5%,PM2.5年均浓度下降31%,SO2年均浓度下降71.1%,NO2年均浓度下降12.5%,环境空气质量考核位列全省第一;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效益显著。
张掖市环评“放管服”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为全省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样本。甘肃省环保厅环评处调研员张如海介绍,2017年4月,在总结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经甘肃省政府同意,甘肃省环保厅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环评“放管服”改革工作,目前已有12个市(州)出台了改革方案,8个市(州)成立了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17年全省共有18189个项目由审批改为备案,占全部建设项目总数的89%。定西市、兰州市、兰州新区等通过实行并联审批,减少前置条件、压缩时限等措施,提高审批效率,项目环评办理周期较法定时限缩短了二分之一以上。庆阳市在试点改革中尝试环境承载力战略研究,完成了《油煤气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战略研究》《陇东能源基地开发规划》和《陇东油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了环境底线和空间红线,从环境承载力角度明确了全市资源开发规模。兰州市各部门联动推进规划环评工作,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工业园区等15个规划环评,为项目布局落地奠定了基础。
“环评改革需要大胆探索、创新机制,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法律框架内进行”,张政民说,下一步,将重点针对环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措施,把环评审批改革真正打造成为全省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样板工程和典范性改革。此外,将推广张掖市审批服务平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平台的先进模式,加快推进以环评审批信息联网、环评基础数据库、智慧环评监管为重点的环评信息化建设,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监管。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督促指导相关市(州)加快建立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为环评审批提供有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