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甘肃环评信息网!

客服热线:153-4931-2992

热门图片

您的位置:首页>热门图片

陇中旱塬 竞放“生态之花”

作者:环评信息网来源:定西日报时间:2018-06-21 19:50:0浏览次数:4765次

陇中旱塬 竞放“生态之花”

——定西市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四十年建设纪实


定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历来是干旱少雨、生态脆弱、自然条件严酷之地。昔日的定西曾有这样的记载:地无绿,河无水,鸟无栖息之茂林,人无蔽日之绿荫。20世纪50年代初,全市仅有渭源县、漳县、岷县等地的100多万亩天然次生林,其余地方几乎都是荒山秃岭,森林覆盖率仅为5.16%。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定西全市森林面积已达342.43万亩,林地总面积1027.17万亩,林业用地占到土地面积总数的35%,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5.16%增加到12%。昔日的旱塬荒山从一点点、一片片、一座座绿变为满眼苍翠的绿水青山,部分珍稀的野生动物也重返家园,与人类共生,相得益彰。

定西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中起步最早、力度最大、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生态环境改善最明显、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地区之一。40年来,三北防护林的实施为定西的生态建设撑起半边天,对定西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巨大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180621194724.jpg

渭源县会川镇干乍村三北防护林工程


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绿色发展

定西人民在行动


历史上的定西曾是一个富庶的半农牧区。近代,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定西成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生态脆弱,自然条件严酷,是多年来制约定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1978年,三北工程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启动以来,在国家三北局、甘肃省林业厅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定西市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按照林业生态建设扩绿、固土、保水、护田并举的战略举措,相继完成了三北工程一至五期工程153.15万亩的建设任务。

全市森林资源逐步增长,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打造了华家岭林带、马陇林带等一批精品工程。在三北工程实施中,针对华家岭20世纪70年代营造的杨树纯林退化现状,依据立地条件对退化林分实行混交改造。总结探索三种不同的改造类型:如侧柏、杨树、柠条乔灌混交林类型,油松、杨树,沙棘针阔混交林类型,云杉、沙棘乔灌混交类型。在华家岭完成林带改造5万亩,栽植云杉等针叶树148万多株,配置沙棘、柠条296万株(丛)。通过这些措施,不仅丰富了林带树种,提高了抵御病虫害能力,提升了林带自身的生态防护功能,同时也为全省同类型林带改造树立了样板。《华家岭林带人工低产林改造研究》课题荣获1992年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据华家岭林带退化林分改造研究测算,定值7年生云杉与沙棘混交林比云杉纯林树高增长38.3%,胸径增长28.6%,冠幅增加26.4%;油松与沙棘混交林比油松纯林树高增长12.6%,胸径增长22.4%,冠幅增加17.1%。造林成活率提高1-1.5倍。

我市三北工程建设始终坚持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之路,找准了兴林与富民的结合点,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林果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为加快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小康村镇建设,增强了全社会的绿化意识,坚持把三北工程建设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绿化相结合,加快发展村镇绿化。先后制定出台了《大力推进农村“四旁”绿化和乡镇面山绿化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绿色发展落实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方案》《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定西市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规划(2018-2022年)》《定西市林果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借助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大力开展以农村“四旁”绿化和城区乡镇面山绿化为主的全民义务植树,着力推进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主的国土绿化工作,并将林果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加快培育发展。

微信图片_20180621194732.jpg

华家岭林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定西人民得实惠


三北工程唤醒了人们的生态意识、绿化意识和环境意识,激发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投身建设绿色家园,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森林资源快速增长。通过三北工程40年的建设,定西已完成三北工程造林153.15万亩。工程区森林面积达到342.43万亩,比1978年增加近2倍;森林蓄积量达到627.29万立方米,比1978年增长3倍。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绿色飞跃”。通渭县榜罗镇许志强、许志刚两位老人40多年如一日,坚持义务植树400多亩,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户。

生态状况明显好转。随着森林植被不断增加,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6.1%增加到12%,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全市现有的造林措施每年可拦蓄泥沙1184万吨,拦蓄径流1.44亿立方米。截至2017年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9240.54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5.2%。水源涵养功能显著增强,水土流失不断减少,局部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苏门羚、蓝马鸡、穿山甲、猫头鹰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数量明显增加。

林业产业初步形成。经过40年的建设,不断探索适宜定西的林业生态建设模式,初步形成了经济林果、育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五大林业产业模式。十八大以来,重点发展苹果、核桃、梨、花椒、杏等经济林果35万亩,总面积达到107.3万亩,挂果面积62.49万亩,总产量53.72万吨,总产值12.92亿元,林果农户达30多万户。全市育苗面积达7.6万亩,品种达150多种,总育苗量达7亿株,年均出圃各种苗木1亿株左右,销售收入达1.5亿元以上。以临洮县为主的花卉产业,年均种植面积达2000亩,产值1.5亿元,带动农户1.25万户,基本形成了以大丽花、紫斑牡丹、郁金香、观赏百合、兰花等为主的花卉产业主导产品,产品远销全国23个大中城市和东南亚地区。临洮县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花卉之乡”“国家大丽花繁育基地”“全国花卉种球繁育基地和兰花繁育生产基地”,并被列为全国15个特色农业重点扶持县。2016年5月在河北唐山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临洮紫斑牡丹一举夺魁,荣获金奖2项、银奖10项、铜奖15项,为推动临洮县乃至全市、全省花卉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发展林下种植30.47万亩,林下养殖110.35万只,发展森林人家、农家乐354家,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129个,家庭林场56家。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6.44亿元,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11.26万户。林业产业已成为推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城乡就业的有效途径。

森林质量提升成效显著。全市在总结华家岭林带低产林改造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省有关森林抚育规定,完成了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51.6万亩,并初步探索出了符合定西实际的森林抚育模式。针对林分结构复杂多样、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在改造中,积极推广“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应用“林分结构五调整”,即林木分布格局调整、树种组成调整、竞争关系调整、径级结构调整、卫生状况调整等技术,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在现场操作中,运用看树干定健康、看树种定混交、看树冠定密度、看周围定分布、看大小定优势的“五看五定”法,对退化林分进行实地踏查。查看林分的现状,了解林分的起源、树种组成、郁闭度、健康度、长势情况、林层结构等概况,并通过设立样地精细调查,分析退化林分状态的基础上确定改造类型、经营方向。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建立规划设计、选木挂号、现场施工、质量监管等四道“防火墙”。通过强化管理、严格把关、措施落实,确保退化林分改造质量。实现了从以造林为主、注重数量的扩张阶段向造林和森林经营并重、提高森林质量的新阶段转变。

推动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部门服务等举措,引导鼓励非公有制成分参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从事林业产业化经营。从2000年开始,全市从事林业产业化经营的私营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0家,涌现出50亩以上规模育苗大户85户,总育苗面积5万亩,育苗量2.65亿株,品种150多种,年均出圃各种苗木0.8亿株左右,年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位于陇西县通安驿镇的甘肃印象核桃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林果基地建设模式,投资9000万元,流转土地2500亩,栽植核桃0.2万亩,李广杏0.2万亩,建成速生竹柳育苗示范基地100亩;修建道路20公里,平整土地800亩,建成办公场所50平方米,集雨水窖10眼,绿化荒山0.2万亩,做到了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三北工程开启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唤醒了人们的生态意识、绿化意识和环境意识。社会各界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初步形成了个体、私营、集体和国有林业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互相补充的林业发展新格局。全市现有从事建筑、服装、酒店等领域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20多家转型投入林业生态建设4.8亿多元。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土地13.1万亩,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生态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促进精准扶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多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重点生态林业工程项目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在我市相继启动实施,全市林业建设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三北工程已成为我市现代林业发展的骨干工程之一,在定西这样一个植被最少、生态环境最为恶劣、建设条件最为艰苦的地区实施这项宏伟工程,不仅使定西的环境面貌发生了世人瞩目的变化,水土流失得到控制,而且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广大干部群众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农村乃至全市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版权所有:@2021-2022 兰州致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兴路21号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0412   备案号:陇ICP备16001426号-2

2115897251
153-4931-2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