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验收公示
文化遗产地炳灵寺石窟保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
2018年6月2日,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主持召开了“文化遗产地炳灵寺石窟保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建设单位——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设计单位——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施工单位——甘肃地质工程有限公司、甘肃昊廷古建有限公司、验收监测单位——甘肃晟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会人员共计11人,成立了调查验收组(8人)与专家组(3人)。
会前与会代表认真查看了“文化遗产地炳灵寺石窟保护建设项目”现场,会议期间听取了建设单位对本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汇报,设计单位对项目工程设计及相关环保设计的有关情况介绍,施工单位对建设情况及相关环保设施建设情况的介绍,监测单位对验收监测情况进行了介绍,以及甘肃晟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验收调查报告的汇报、说明,经与会验收组及专家组的认真讨论、评议后认为本项目在建设过程基本执行了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以及“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建设单位基本落实了环评报告及其批复要求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减缓了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主要负面环境影响,同意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以及《关于规范建设单位自主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依法将该项目验收报告及验收意见向社会予以公示,公示期为自本公示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如下(具体详见附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工程内容:
表1 实际建设内容与环评报告中工程建设内容对照表
项目 | 环评阶段 | 实际建设阶段 | 变更情况 | |
总投资 | 1786.81万元 | 1797.51万元 | 变化 | |
建设内容 | 窟区危岩体加固工程 | 在炳灵寺姊妹峰上存在两块危岩体。1#危岩体位于石窟西侧斜上方,高程为1790m~1805m,高15.0m,宽60.0m,厚1.5-4m,呈板状;2#危岩体位于姊妹峰南侧,高程1780m~1815m,危岩体高35.0m,宽20m,厚2-5m,危岩体上部与姊妹峰相脱离约10m,有一贯穿裂隙在危岩体与姊妹峰之间发育。均采用预应力锚索及砂浆锚杆加固。在过程中,清理危石约50m2。 | 与环评中一致,1#危岩体位于石窟西侧斜上方,高程为1790m~1805m,高15.0m,宽60.0m,厚1.5-4m,呈板状;2#危岩体位于姊妹峰南侧,高程1780m~1815m,危岩体高35.0m,宽20m,厚2-5m,均采用预应力锚索及砂浆锚杆加固。并在加固过程中清理危石约50m2。 | 无变化 |
渗水治理工程 | 在172号窟渗水点正下方0.5m处(高程约1776.5m)沿三个方向分别按不同仰角(以便最大范围地拦截地下水,增强排水效果)各钻一仰斜排水孔,孔径110mm,孔深20m,三孔水平方向夹角20?,仰角6?~12?。 | 与环评中一致,在172号窟渗水点正下方0.5m处各钻一仰斜排水孔,孔径110mm,孔深20m,三孔水平方向夹角20?,仰角6?~12?。 | 无变化 | |
栈道、龛门更换工程 | 更换栈道长度约500m,栈道跳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他部分使用木材结构制作。 更换现存所有龛门,龛门采用石材制作。共需制作龛门窗罩177.1m2,龛口门罩83.2 m2,圈门式7.7 m2。 | 更换500m的栈道,更换现存所有龛门,龛门采用石材制作。共制作龛门窗罩177.1m2,龛口门罩83.2 m2,圈门式7.7 m2。 | 无变化 | |
不协调建筑物拆除 | 拆除与石窟区环境不相协调的破旧宿舍10间,约280m2。 | 拆除与石窟区环境不相协调的破旧宿舍10间,约280m2。 | 无变化 | |
道路两侧绿化 | 对进入石窟的850m道路两侧及停车场周围进行绿化处理。绿化植物采用与周围植物相协调的松树等,绿化面积为3440m2。 | 对进入石窟的850m道路两侧及停车场周围进行绿化处理,绿化面积为3440m2。 | 无变化 | |
河道清淤 | 每年清理窟区内河道的泥沙约8500 m3,5年清理淤积泥沙42500 m3。 | 每年清理窟区内河道的泥沙约8000 m3,5年清理淤积泥沙40000 m3。 | 有变化 | |
电线杆拔除及电缆埋地处理 | 对停车场处一跨河电线杆进行拆除,并将其所在的小土堆爆破炸平,并对长度为100m的电线电缆进行埋地处理。 | 拆除停车场上跨河电线杆,并将其所在的小土堆爆破炸平,并对长度为100m的电线电缆进行埋地处理。 | 无变化 | |
管理用房及展厅建设 | 将炳灵寺云家宿舍改建成一层仿汉唐风格建筑的新馆舍,作为多媒体展示厅和游客购物中心等。工程面积350 m2。 | 拆除原有宿舍,新建管理用房500m2 | 有变化 | |
环卫设施建设 | 购置与窟区环境协调的垃圾箱40个,安放于道路两侧及各景点,配备1辆垃圾运输车,在核心区以外建造1座垃圾集中贮存点。 | 购置了垃圾箱40个,安放于道路两侧及各景点,配备1辆垃圾运输车,在景区停车场西侧建造1座垃圾集中贮存点。 | 无变化 | |
休息凳更换 | 替换码头至窟区3.5-4km路两侧的石凳为木凳,共需木凳约50组。 | 替换码头至窟区3.5-4km路两侧的石凳为木凳,共替换50组。 | 无变化 | |
安防、消防系统工程 | 购置安装报警设备1套,购置安装消防设备1套。 | 对安防系统进行扩容改造,与环评一致 | 无变化 | |
装备购置安装用于多媒体展示 | 装备购置安装用于多媒体展示 | 未购置 | 有变化 |
建设单位: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建设地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区
工程投资:项目实际总投资1797.51万元,实际环保投资135.68万元。
项目设计单位: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
环评编制单位: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验收监测单位:甘肃晟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开工日期:2012年3月
项目竣工日期:2017年11月
二、验收调查结果
1、废气监测
根据对项目污水站废气的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区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排放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2002)中一级标准。
2、噪声监测
运营期通过对景区停车场附件敏感点的监测结果可知,在现有交通量情况下,6个监测点均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0类区的相应标准要求。
3、固体废弃物调查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游客及景区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在景区内设置有垃圾桶,由景区相关部门定期清运处理至永靖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采取了合理的措施,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4、废水调查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景区游客和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生活废水由污水站处理,项目运营期污水站总排口的水质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中城市绿化的水质标准,废水全部用于景区内的绿化,对地表水无影响。
三、公众查阅相关环境信息的方式
自公告之日起20工作日内,公众可以在项目公示网站查询本项目情况。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及主要事项
本项目公众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在附近居住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公众对建设项目有环境保护意见的,可向建设单位提出,并留下姓名、联系方式、联系地址。
征求公众的主要意见包括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对本工程的了解程度,工程运营对工作生活的影响程度,对工程建设的态度以及其他意见和建议。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可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将意见反馈,也可直接向建设单位的联系人当面反馈意见。
六、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人:丁爱华
联系电话:18919309198
邮箱: 307166268@qq.com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时间
2018年6月11日至2018年7月6日